7月3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胡國宏研究組在Cancer 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Chemotherapy awakens dormant cancer cells in lung by inducing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建立休眠腫瘤細胞譜系追蹤系統(DormTracer),首次證實休眠播散癌細胞可蘇醒導致轉移,并發現化療激活休眠癌細胞導致復發的作用及機制,解釋了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療獲得初始療效后仍發生轉移復發的臨床現象,并探究新型聯合治療策略,為提高乳腺癌化療療效提供新方案。
化療等治療手段往往對原發腫瘤具有顯著療效,但治療后腫瘤仍常在遠端復發。研究表明,原發腫瘤形成早期,在臨床無法檢測到明顯的轉移灶之前,癌細胞已經播散到遠端器官,并處于既不增殖也不死亡的休眠狀態,從而逃避系統治療繼續存活。但是,這群休眠的播散癌細胞是否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能恢復增殖狀態并導致治療后的轉移復發,尚未明確。
為此,研究人員利用休眠細胞標志物p27蛋白建立休眠細胞譜系追蹤體系,證實初始治療后遠端器官中長期存在休眠腫瘤細胞,并在化療后蘇醒進入增殖狀態,形成轉移灶。研究團隊進一步通過單細胞測序、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對有無接受化療處理的小鼠肺組織進行轉錄組分析。結果發現,化療能夠誘導肺部成纖維細胞進入衰老狀態,并通過分泌衰老相關分泌因子刺激中性粒細胞形成胞外陷阱(NET)。而NET通過重塑細胞外基質,促進休眠腫瘤細胞增殖,最終導致肺轉移。有臨床試驗表明,達沙替尼和槲皮素可以靶向清除衰老細胞。研究人員證實化療與達沙替尼、槲皮素聯合使用,能夠清除化療誘導的衰老成纖維細胞,從而抑制化療后的肺轉移,為提高化療療效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何大灑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胡國宏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同時也得到了復旦大學腫瘤醫院邵志敏、江一舟、胡維國教授與齊魯醫院楊其峰教授及其團隊成員的協助,以及營養與健康所所級公共技術中心分析測試和實驗動物平臺的技術支持。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5.06.007
圖:化療喚醒肺部休眠乳腺癌細胞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