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6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有機所”,SIOC)、中國化學會工藝化學專業委員會(CPC-CAS)和日本工藝化學會(JSPC)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日工藝化學雙邊會議”(英文名稱:The 1st Sino-Japanese Symposium on Process Chemistry。縮寫:SJPC2025)在上海有機所報告廳順利召開,會議主席由上海有機所馬大為院士和日本學習院大學Takahiko Akiyama教授共同擔任。本次會議共有310余名代表到場參加,另有11687人次在線觀看會議直播。
開幕式由會議秘書長、上海有機所湯文軍研究員主持,上海有機所馬大為院士、日本學習院大學Takahiko Akiyama教授和上海有機所副所長李昂研究員分別致辭,并代表CPC-CAS、JSPC和SIOC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
來自中日學術界和工業界的22位特邀報告人和14位邀請報告人在為期2天的會議中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內容涵蓋了高效反應和催化、工藝化學的研究和發展、新技術賦能工藝化學的發展等領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和進展。
在高效反應和催化方面: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分享了課題組在過渡金屬催化和電化學促進的羧酸衍生物選擇性還原領域的最新進展;大阪大學Shuji Akai教授探討了負載酶催化和負載型氧化性釩催化劑促進的不對稱交叉偶聯反應;東京大學Taku Kitanosono教授介紹了生物兼容的手性鈧催化劑促進的環氧化合物開環反應;學習院大學Takahiko Akiyama教授詳細闡述了其在手性磷酸催化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及不對稱基團轉移的新進展;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介紹了手性雙氮氧配體促進的多類高效不對稱反應及在藥物中間體合成中的廣泛應用;南方科技大學張緒穆教授介紹了課題組所發展的手性膦配體在原料藥生產中的應用,并提出了@催化新理念;東京農工大學Keiji Mori教授討論了基于氫轉移策略實現的碳氫鍵官能團化反應;名古屋工業大學Shuichi Nakamura教授作了基于新型手性催化劑實現的含季碳中心的手性胺的高效不對稱合成策略;紹興賾軍醫藥徐廣慶博士介紹了手性聯硼介導的重排新機制及在手性鄰二胺規模化合成中的重要應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院士詳細介紹了課題組發展的各類親核試劑參與的銅催化芳基化反應及工業化應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丁云杰研究員詳細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在合成氣轉化領域的創新理論和產業化;蘇州諾華吳斌博士介紹了親電試劑交叉偶聯反應在制藥工業中的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介紹了不對稱催化促進的幾類重要手性藥物和香料的高效合成;東北大學Shigenobu Umemiya教授介紹了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大位阻醛的不對稱烯丙基硼化反應新進展;九州大學Takashi Ohshima教授分享了羧酸及其等價物的催化化學選擇性α-官能團化反應及Digi-TOS項目。
在工藝化學的研究和發展方面:凱萊英集團的陳誠義博士展示了凱萊英基于技術和創新賦能的綠色化學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默沙東Kaijiong Xiao博士介紹了PCSK9抑制劑enlicitide生產工藝的開發過程;合全藥業楊洪偉博士介紹了綠色化學和工程賦能的醫藥中間體的綠色合成;四川大學秦勇教授介紹了全合成促進的長春堿系列天然產物的規模化合成及新型ADC藥物的發現;名古屋大學Shinichiro Fuse 教授介紹了微通道技術在多肽合成中應用;上海交通大學高峰博士匯報了連續流化學在貝達喹啉不對稱合成中的應用;木槿化學傅鵬博士介紹了條件及路線優化在工藝開發中的重要作用;東京農工大學Kazuo Nagasawa教授闡述了胍氫碘酸鹽催化的對映選擇性碳碳鍵形成反應;日本東北大學Yusuke Sasano介紹了硝酰基自由基催化的醇和胺的需氧氧化反應;寧康瑞珠生物制藥(珠海)有限公司葉寧博士分享了可持續合成策略在下一代工藝化學發展中的重要潛力;日本小野制藥Hirotsugu Usutani博士介紹了流動化學在藥物中間體生產中的應用;蘇州諾華李偉博士介紹了原研藥SHP2抑制劑TNO155的高效且經濟的合成工藝的發展。
在新技術賦能工藝化學的發展方面:九洲藥業李原強博士闡述了連續流動化學作為合成新技術在藥物合成中的機遇;Spera Pharma的Atsushi Kaga博士介紹了微晶電子衍射技術在具有挑戰性多晶型結構選擇性合成中的應用;大連理工大學陶勝洋教授介紹了高通量和連續流技術促進的合成工藝的優化策略;鹽野義制藥株式會社Nobuaki Fukui博士介紹了結晶誘導的動態動力學碳氮鍵形成策略實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的高效制備;浙江大學李承喜教授介紹了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合成技術促進的環肽的高效合成;日本iFactory的Joji Tsurumoto博士介紹了該公司在藥物中間體全自動流動合成領域的進展和前景;百濟神州的屈陽博士介紹了實驗設計(DoE)在后期臨床藥物中間體合成工藝開發中的應用;上海鎂睿科技有限公司王小雪博士分享了利用高通量實驗數據和機器學習助力廣譜和魯棒反應開發的新策略;江蘇恒瑞醫藥管凡夫博士介紹了閃速化學在反應機理研究和藥物制造中的應用。
閉幕式上,會議秘書長、武漢朗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肖毅博士代表會議做總結發言。所有報告人、參會代表和贊助商都對此次會議的舉辦給予高度認可,并期待未來在日本舉行的下一次會議。
本次會議得到了生命過程小分子調控全國重點實驗室的資助,以及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阿默尼科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畢得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精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巖征實驗儀器有限公司、上海鎂睿科技有限公司、紹興賾軍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組波智能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善施科技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的大力支持。
?
參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