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賀信中作出的“兩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辦院方針

首頁 > 要聞 > 院所新聞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Martin Oestreich教授應邀訪問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發布時間:2025-03-21 【字體: 】【打印】 【關閉

3月19日,德國柏林工業大學Martin Oestreich教授應邀訪問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并作題為“The Cation Shuffle”的SIOC科學講座。金屬有機化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鄧亮研究員主持,并為Oestreich教授頒發榮譽獎牌。300余名師生到場聽講。

Oestreich教授的報告系統介紹了硅正離子(R?Si?)的化學性質及其在催化中的應用。他詳細講解了硅正離子的制備、分離和表征方法,重點介紹了利用Reed碳硼烷酸生成硅正離子的策略,并通過質子分解法成功合成“胖質子”H?Si?,顯著拓展了硅陽離子化學的研究領域。隨后,他生動展示了硅正離子催化劑在苯環C–H鍵官能化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討了硅正離子與碳正離子的相互轉換機制。該策略不僅實現了多種極具挑戰性的碳–硅鍵構建反應,還通過碳–硅鍵的選擇性斷裂,實現了硅–雜原子鍵的精準合成。此外,Oestreich教授還分享了其團隊近期關于多鹵代芳烴全氘代反應的研究成果,該方法能夠高效、高氘代率地制備氘代鹵代芳烴。

報告結束后,Oestreich教授與現場師生就相關研究問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與討論。訪問期間,他還與上海有機所研究員開展了深入的學術交流,探討前沿研究課題。

Martin Oestreich教授是國際著名的有機化學家,專注于硅/硼元素在合成與催化領域的應用研究,包括涉及開發新型硅立體選擇性試劑用于不對稱催化、利用硅化學探針進行機理研究等。Oestreich教授在利用親核/親電硅試劑催化碳-硅鍵形成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是硅陽離子化學領域研究方面的權威專家。Oestreich教授于1996年畢業于馬爾堡大學,1999年在明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9-2001年于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 (合作導師Larry E. Overman),他曾在弗萊堡大學 (2001-2005年) 和明斯特大學 (2006-2011年) 任教,目前擔任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有機化學教授 (2011年至今)。已在包括NatureScience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三百八十余篇,與Tamejiro Hiyama教授共同主編專著《有機硅化學:新方法與反應》,曾獲得JSPS Invitational Fellowship for Research in Japan (2018年)、Wacker Silicone Award (2021年)、Boehringer-Ingelheim Lectureship (2022年) 等榮譽和獎項。

鄧亮研究員主持報告

鄧亮研究員為Martin Oestreich教授頒發榮譽獎牌

Martin Oestreich教授做報告

報告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