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果德安課題組自2000年起,針對中藥是多成分復雜體系的特點,應用現代生物學、化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多學科的技術和方法,對中藥丹參藥效物質基礎、質量控制、體內代謝、作用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研究。通過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發表與丹參直接相關的SCI論文39篇,總影響因子(按至2010年五年期平均統計)為86.327,論文累積SCI他引502次。申請相關專利6項,其中4項已獲得授權。另外課題組在多年研究基礎上以丹參中的丹參總酚酸與三七中的三七總皂苷采用優選比例組成的現代中藥也已經獲得臨床批件,目前I期臨床工作基本結束,正在準備進行II期臨床研究。
課題組近期通過深入研究,在丹參作用機制與現代質量標準建立的實際應用中取得了新進展。
2011年在Proteomics(IF: 4.94),PLoS One(IF: 4.61)等國際知名雜志上連續發表3篇論文闡明中藥丹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的作用機理,受到廣泛關注。研究發現丹酚酸B可對心肌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纖維化、慢性心衰等皆有顯著保護作用;在細胞水平,丹酚酸B明顯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細胞和心肌成纖維細胞的抗缺氧能力、降低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通透性、降低心肌成纖維細胞的遷移和膠原分泌能力;在分子水平,課題組研究證實丹酚酸B是一個新型的MMP-9抑制劑,可與Intergrin直接結合等,上述研究拓展了丹參研究的深度。此外,課題組采用生物信息學反向對接的方法尋找丹酚酸B的直接結合蛋白靶點,用蛋白質組學的方法尋找丹酚酸B作用的信號傳導靶點,隨后用生物信息學網絡分析的方法將靶點形成網絡并進行驗證。該部分工作還將進一步深入開展系列研究。
同時,近期課題組完成的中藥丹參藥材及粉末2個質量標準已經通過美國藥典會的所有評審工作,被《美國藥典》采納,有望2012年6月正式收載入USP35版,這是第一個由我國學者完成的被美國藥典接受的中藥標準。美國藥典委Maged H. M. Sharaf 博士在給中國藥典委首席科學家錢忠直教授的信中稱贊了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果德安研究員領導的的團隊在丹參標準方面所做的工作, “Chinese Salvia roots and rhizomes: the information we received was developed at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an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e-an Guo. The information is excellent and we used it to draft the USP proposal” ,并在第四屆中美藥典論壇上做大會報告時,提出果德安課題組起草制定的中藥丹參標準將作為今后中藥標準收載入美國藥典的模板。該部分研究工作也于2011年發表在該領域國際權威雜志J Chromatogr. A(IF: 4.194)。課題組通過對丹參的深入研究,取得的新進展有力地推動了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